同場加映﹕「十年」希望在明天!

「十年」不是最近那套賣座的影片,十年前,是我兒子病發的日子。我曾在明報星期日副刊投了人生中第一份稿件,寫下兒子病發後自己和丈夫的心情和感受。在此多謝主編在2010年6月6日刊登出來。在稿件〈一個母親的自述:天啊,我有一個思覺失調的兒子〉刊出後,有一個有心人X女士,回郵主編,給了我和丈夫一點的忠告和關懷,介紹了「心連心」這個志願機構的服務,令我倆感到溫暖在人間。

 
 
 

十年前,當我和一個資深的專科醫生討論兒子的病情,他的一句話,我今天仍記得很清楚:「看來你的兒子病情很嚴重,恐怕十年也未必能回復從前的生活和狀態」,作為父母,可想而知我們是多麼的擔憂和失望。

十年過去 大眾對精神病有很多忌諱

今天再執筆投稿,是有感十年過去了,社會大眾仍然對精神病有很多的忌諱。每次有個別病患者病發時,作出種種異常的行徑和少數暴力的行為,加上媒體大篇幅的報道和渲染,更加刻了公眾人士對精神病的誤解。因此在我執筆前,曾與兒子商量,希望他也能幫忙,分享一些自己過去這十年的感覺及生活點滴,希望能在讀者群中帶來一點反思及迴嚮,及帶給患者及其家人小小的希望。

這些年來,我和丈夫在態度和心境上改變了很多。我們盡量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生活的步伐,不再望子成龍,只希望一家人能正常地生活。兒子大學的課程立刻終止,定時吃藥和看醫生是指定的動作。我們生活和說話的節奏,無可避免的放慢下來,重新學習和兒子相處。他每做好一件事或想做某些比較合理的事,我們必然多加讚賞和給予適時的鼓勵。

最初幾年,兒子曾有數次到急症室求診及一次因無故動手打爸爸而被強制入院的紀錄。反覆試藥,調節藥物的分量,藥物的副作用和他病情的起伏,是我和丈夫日常生活中不斷的話題。丈夫在最初幾年,也有些微抑鬱的傾向,經常嘆氣「為什麼自己兒子有這種病?」在我們家庭經濟尚可的條件下,工作對兒子仍然被他視為壓力的源頭,因此兒子對返工仍然不感興趣和用種種理由,拒絕社工的介紹。

感恩的是,我和丈夫都信了主,藉着主的帶領,心裏也踏實很多。

近年,政府增加了對精神病相關的資源,除醫療服務外,在社福界也增加了經費,成立了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增加相關的人手,加強在社區生活的精神病患者及其照顧者的支援。我的兒子現時也是其中一個中心的會員,在相關職員鼓勵下,參加中心的活動、分享會、外展活動和定時到醫院當值義工。我自己兩年前在職場退休後也在相關的中心當義工,定時與康復者電談或家訪,略盡綿力,助人助己。

勇敢的面對

正如某人曾說,已發生的事不要害怕,要面對它。某些病患要是不可以預見,唯有勇敢的面對它和靠藥物控制它,共同過活。

近兩年,兒子的認知和自理能力,生活規律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展。現時我們冀望上主給予他能耐接受就業的挑戰,嘗試如何應對人生中另一種壓力。

今次當我向他解釋自己想再次投稿到明報星期日副刊的目的,是希望回顧過去十年的生活和感受,更希望他能寫下一些關於他自己的事情,與讀者分享。我很少見他如此爽快地應承及在一小時內把下面的文章寫好。


原文如下﹕

十年

十年過去,冬天快遠離我。新一年,又再見到維多利亞港的煙花,劃破夜空。

每日看着中環上班族橫過斑馬線,似乎像征服地球般,不停工作,不停地為着自己的未來鋪路。

望着自己洗手間的鏡子好像很陌生,我好像從來沒接觸過。

每天在灣仔的中心出入及參加各樣活動,很想在這個地方有一個成就。

在剛過去的半年裏,有兩次機會因為義工的活動,回到太子道西這地方,又想起當年在九龍醫院排隊看病的情景。九龍的東西很好吃,我希望每年也順道回到九龍的地方吃個痛快。

雖然有了十年精神病,自己仍在康復中。在這十年裏,時間過得一般,好比倫敦的大笨鐘一樣的笨。幸好在社區中心識了很多人,五湖四海也有,希望在這未來的十年裏,能夠和朋友及親戚和睦相處,也望自己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雖然文內的時序鋪排和邏輯思維方面,仍與以前病發前有很大的落差,不過,相比十年前兒子患病時混亂的思緒,怪異的行為和想法,已是大大的進步,更感恩的是他對自己的病和藥物有了認知。

藉此送給所有精神病患者、家人和其照顧者,親朋好友等,不要氣餒,希望仍在明天!

文﹕一個母親

編輯﹕張天馨


資料來源:
明報副刊 同場加映﹕「十年」希望在明天!- http://m.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0508/s00005/146264396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