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治療方法?

處理思覺失調有很多方法,當中包括藥物治療及心理社交治療等,照顧患者多方面的需要。
 
藥物治療扮演著一個基本的角色。它一方面能有效地減退思覺失調的徵狀,並減少徵狀帶來的不安和困擾,另一方面也能預防復發。藥物一般透過調節腦部內的多巴胺而發揮效用。
 
為治療精神病,50年代研製出第一代的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舊藥),90年代則研製出第二代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新藥)。新藥與舊藥最大的分別在於藥物的副作用,而研究顯示兩者的藥效則大致相同。藥物除一般採用較多選擇、較容易調較的口服配方外,部分藥物也有藥效能維持數週、較直接吸收的注射配方,主要針對服藥有困難或較常忘記服藥的患者而設。
 
醫生亦有機會安排患者使用其他藥物以處理精神科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較常用的包括Benzhexol及 Benztropine,主要為處理面部及肢體僵硬、手腳震顫等副作用。然而,這些藥本身亦有副作用,但普遍也較輕微,會導致口乾、記憶力減弱和便秘。若使用劑量高,可能會令患者精神亢奮。
 
一般而言,副作用多數會在服藥初期產生。不同的患者亦可能會有不同種類及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用藥不久後,由病患帶來的緊張不安及睡眠問題便會有所改善。當服藥數天至數周不等後,其他症狀如幻聽及妄想可逐漸減退。而有一些徵狀,例如缺乏動力、表情平板等,則可能需1至2年才會有所改善。患者和家人可耐心進行療程,大約80%的患者可以漸漸康復過來。藥物的劑量及種類會因應患者的病徵及副作用而作出調整,直至最適合的種類和劑量。
 
除藥物治療外,心理社交治療也在治療思覺失調的過程中擔當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心理社交治療可以是個人輔導或小組輔導。由不同的專業人員按患者的需要而設計出各種介入方法,以提升患者心理、社交、疾病處理等生活各方面的能力。透過心理輔導、心理教育和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逐步改善情況。
 
一般來說,患者不需要長期隔離在醫院和院舍,大部分患者也可在社區中接受治療。事實上,患者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有充足的能力協助患者康復,若我們選擇理解患者的感受、從旁支持和鼓勵,患者便更有動力走上康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