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是什麼?

思覺失調是一種腦部的疾病,此名稱由英文Psychosis翻譯而成,自2001年起在香港沿用至今。它指的是一組症狀或不正常的精神狀態。
 
全球人口中大概有3%的人,在一生中曾經出現過思覺失調的症狀。按香港的人口結構比例計算,每年每一萬人中會有5個新個案。不同年齡的人也有機會患上思覺失調,而較常會出現在15至25歲青少年的身上,每年大約有700名屬該年齡範圍的青少年出現思覺失調現象。
 
病向淺中醫,思覺失調更甚。本地研究發現思覺失調患者平均會在病徵出現大約一年半才求診,嚴重地延誤治療。若果不及早治理,思覺失調有機會發展成重性的精神病。
 
當經歷思覺失調時,患者的思維、情緒和感覺會與現實脫離。思覺失調的患者會出現正性和負性徵狀。

 

正性徵狀

  • 一些我們在一般情況沒有、腦部產生病變後才出現的徵狀,當中包括妄想、幻覺、思想及言語紊亂。

負性徵狀

  • 一些原本我們都擁有、腦部產生病變後才失去的能力。患者會表現得感情麻木、語言貧乏、無動機及失去社交興趣等。

患者若及早接受專業治理,一般都會康復。每位患者的症狀和康復過程因受個人及環境的因素影響而因人而異。家人或其身邊的人在患者患病的各個階段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